睡眠与肥胖之间的矛盾十分有趣,很多人会认为胖的人睡眠都很好,而一个人如果严重缺乏睡眠,想象中
应该是瘦骨嶙峋,顶着黑眼圈的样子。
而事实真相是:睡得少的人,变胖的风险越高。
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,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200余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睡眠时间与体质量变
化的关系。受试者在经过2天正常睡眠后,其全天睡眠时间被严格限制在4小时以内。
5天后,平均每人体重增加了1kg。而至于体重增加的原因,研究者详细记录了受试者的进食种类及数
量,发现受试者在被限制睡眠时间后,平均每24小时增加约30%的热量摄入。在解除限制睡眠时间后,
受试者的进食量在1~2天快速回归试验开始前的水平。
为什么睡眠时间短,食量会增加?
人体内的瘦素和胃饥饿素与进食量关系密切。
瘦素是一种产生饱食感的激素,与下丘脑受体相互作用,可以抑制食欲、控制体重和脂肪分布。瘦素水平
与进食紧密相关,在清晨最低,白天逐渐增加,直至夜晚达到最高水平。
胃饥饿素是具有促进食欲作用的肽类,主要由胃部分泌。胃饥饿素的水平在白天进食前增多,进食后减
少;夜间呈先升高、后降低的趋势。
而睡眠不足,使得瘦素浓度降低,胃饥饿素浓度提升,这是一次生理学上的“双重伤害”。
一个人犯下睡眠短缺的错误,却被惩罚两次:
首先是“我饱了”的讯号被系统屏蔽,与此同时“我还是觉得饿”的感觉被强化,结果就是睡眠不足的人失去
了对饥饿的控制能力。
睡眠不足,使得释放饱足讯号的瘦素浓度降低,煽动饥饿感的胃饥饿素浓度提升了。
不过感觉饿,不代表真的会吃下更多食物。就算真的食欲提升,吃下很多食物,人就会变胖吗?
这一串因果链看起来好像少了些什么
以色列科学家L.A.Matsuda在1992年发现,人体内存在一个复杂的大麻素受体网络,广泛分布在中枢和
外周神经系统中,随着不同的大麻素受体被发现,科学家称之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。
就像你根据名字所猜想的那样,内源性大麻素会对人的食欲产生影响。睡眠短缺时,人体内的内源性大麻
素浓度会升高,人想吃东西的欲望也会提高。
所以由睡眠不足导致的内源性大麻素增加,以及瘦素和胃饥饿素的改变,会让人吃下过多的食物。
而体重的增加,并不只是因为吃更多的食物,还关乎于食物的选择。
芝加哥大学的Van Cauter教授研究显示:人在睡眠不足时,对甜食(例如饼干、巧克力、冰淇淋)、含
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(例如面包、豆类、番薯)以及咸味零食(例如薯片、肉脯、卤味)的渴望提高了
30%-40%,对蛋白质丰富的食物(例如肉、鱼、乳制品)喜好程度,比睡眠充足的人提高了10%-15%。
为什么睡眠不足时,人更想吃热量高的食物?
科学家Matthew Walker和他的团队对比一个人在不同睡眠条件下的脑部活动模式,发现在睡眠不足
时,前额叶皮质中具有监督功能的区域(就是能让人深思熟虑,做控制决策的区域)变得不活跃了。
而鞭策欲望的区域,对高热量食物的反应增强了。
也就是说正常睡眠状态下,理性告诉我们应该吃健康的食物,即便我们知道味道没有那么丰富,也会
去选择全麦面包和蔬菜。而睡眠不足时为欲望主导状态,明显炸鸡和可乐更有吸引力。
所以当你睡眠不足,感觉不到饱,又总觉得饿,内源性大麻素让你食欲大增,大脑帮你拒绝高热量食物的
区域又罢工了,结果就是你会吃下过多的高热量食物,进而变胖。
睡眠不足,使得瘦素浓度降低,胃饥饿素浓度提升,这是一次生理学上的“双重伤害”。一个人
犯下睡眠短缺的错误,却被惩罚两次:
首先是“我饱了”的讯号被系统屏蔽,与此同时“我还是觉得饿”的感觉被强化,结果就是睡眠
不足的人失去了对饥饿的控制能力。
而且睡眠与体重的纠葛不止于此。
睡眠障碍增加肥胖风险的同时,肥胖也会增加一些睡眠障碍的风险。其中,OSAHS(阻塞性睡眠呼吸暂
停低通气综合症)就是目前被关注最多的一种。
OSAHS是以睡眠期间气道梗阻所致的通气量降低、低氧血症、睡眠结构紊乱,而导致日间嗜睡的睡眠呼
吸疾病,与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、猝死等风险增加有关。
2016年6月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呼吸监测室对600余例非解剖异常OSAHS患者的体质指数(body
mass index,BMI)情况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了分析,证实了OSAHS严重程度随BMI增加而增加。
肥胖是OSAHS最主要的病因之一,而OSAHS也是肥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。研究显示,肥胖患者中
OSAHS的患病率高达60%~90%。
这是一个恶性循环,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:无论是睡眠问题还是肥胖问题,大多数人都没有严肃而正
确地对待。
饮食、运动、睡眠是健康的三大支柱,而睡眠不仅仅是支柱,还是另外两项健康堡垒得以立足的基础。
健康无小事,无论身体发出的信号多么细微,一定要重视起来。
- END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