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.12.21
不能接受孩子平庸的父母,都有这个共性
浏览次数:592 次

近日社交平台上发起了一个话题:你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?


图片


如果你的小孩学习成绩普通,没有出众的才能;


如果你的小孩逻辑性差,也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;


如果你的小孩没有远大梦想,更没有努力的动力;

  

如果你的小孩性格内向,并不讨周围人喜欢;

  

如果你的小孩缺乏自信,无法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;

  

如果你的小孩面对困难和挑战,会习惯性的退缩;

  

......


话题中表示: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有攀比心理。


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,哪哪都好;


看着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差一点,哪哪都有问题。


由于心里着急,就会强迫性地给孩子增加很多学习量,


报很多兴趣班,就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压力。


在话题下,有网友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:


图片


图片


在社交平台上也有这样一条话题:你家娃有哪些闪光点?


图片


在话题下,父母们纷纷晒出自己可爱的娃:


图片


图片


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?


可能是因为你把焦虑转嫁给了孩子。


孩子是父母最宝贵的礼物,父母保护和教育着孩子,同时也跟着孩子一起成长。


孩子一出生就给了父母最天然、最无条件的爱,给予父母最大的信任。


但是很多父母的爱中,往往却混合着望子成龙、望子成器、望子优学、望子有成等期待。


在内卷当道的时代下,各种竞争和压力更是在刺痛家长们敏感而焦虑的神经,而这种焦虑无形之中也传染给孩子们。


图片


在武志红老师的《为何家会伤人》中,就有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章节:


“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”


文中强调了有些父母将自己的需要和期望放在孩子身上,甚至将孩子成为自我实现的工具。以下是原文:


“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,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,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,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,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。”

  

“但还有一些家长,自己并没停止成长,但孩子则成了他们证明自己的工具,而不是独立成长的另外一个人。只有孩子成功了,自己才有脸面。如果孩子不能出类拔萃,自己会觉得很丢脸。”


图片


书中提出了犹太哲学家马丁·布伯对人与人关系划分的观点:


“我与你”“我与它”。


前者的特征是,“我”将对方视为和“我”完全平等的一个人,


而后者的特征是,“我”将另一个人当作了自己实现目标的对象或工具。


无论目标多么伟大,当一个人将另一个人视为对象或工具时,这种关系都是“我与它”的关系。


也就是说,当父母把孩子焦虑转嫁给孩子时,


孩子有可能在无意中成为了父母实现自己的工具。


被演艺圈封杀的演员郑爽,其家庭关系就有显著的“我与它”的特点。


图片


郑爽的妈妈,由于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明星,但因为结婚生子而未能实现这个梦想。


因此,她将希望寄托在女儿郑爽身上。


从郑爽五岁起,妈妈就为她制定了一场以北电为目标的“十年计划”


包括钢琴、舞蹈、声乐等多项才艺训练,向女儿灌输了“成为演员”的努力方向。


为了让她顺利考入北电,甚至不惜在郑爽五年级时将其一人送至成都上学。


但因为与同学的方言差异,以及缺乏本地社交经验等原因,


让郑爽在学校遭到了排挤和欺负。


图片


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,给她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。


母亲会严格控制她的饮食,甚至在她生病时也不允许她多吃东西,以防变胖影响形象。


这种做法让郑爽感到被束缚和不被理解,导致她变得内向、孤僻和自卑。


在郑爽走红之后,她妈妈也跟着成了明星。


与女儿一起频繁参加节目、登上各大舞台表演,享受着成为明星的荣光。


但郑爽的精神状态却越来越差,也做出了等等令人咂舌的行为。


图片


父母不应该以爱的名义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,而是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,帮助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。


这需要父母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观念,接受孩子的不足和差异,


同时帮助孩子发现和发展他们的潜能,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。


从心理学上讲,


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焦虑,会感到不安和压力增加,


长期处于这种状态,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


而父母如果过度控制、否定孩子,


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创伤,甚至出现心理障碍。


这个时候,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是更重要的事情。



*文中图片来源网络,若侵权联系立即删除。


就诊预约 医生查询 在线咨询 TOP
就诊预约
联系人姓名
性别
年龄
联系电话
预约时间